我是在2008年国内媒介持续性的鼓噪声中,知道了桑塔格这个名字,继而对她和她的《论摄影》产生了好奇心,想知道这位被媒体塑造为特立独行,备受争议,颇具传奇色彩,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知识分子女英雄”是如何论摄影的,她的《论摄影》又何以至今仍被美国和西方学术界视为摄影的“圣经”。但我最初的阅读经验并不愉快,桑塔格以其飘忽不定的思维模式,给我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智力的游戏,并强迫我重新审视自己业已形成的摄影观念。带着一种困惑而求证的心态,我对国内 摄影理论界这几年是如何研究桑塔格的理论,又有那些研究成果出现,始终抱有强烈的兴趣,结果我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和事实。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热捧”与“误读”。
先说“热捧”
2008年《论摄影》刚出版时,桑塔格的这个名字,对中国大多数摄影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但相隔4、5年后,桑塔格却已然成为中国摄影界耳熟能详的名人。她的著作几乎都被国内翻译出版,再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她的几部书还一度登上畅销书的榜单。促成“桑塔格热”的原因很多,既有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桑塔格研读热的外在因素,也与国内出版界的青黄不接,乏有力作的内在因素相关。由于历史沿袭、文化传统等多种原因,国内摄影技术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琳琅满目,而摄影理论书籍却凤毛麟角,鲜有问世。桑塔格著作此时的被译介,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摄影理论上的某种空缺,同时也是翻译出版界在出版发行上的一种成功。
对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国内理论界摄影评估语言的贫乏,摄影批评缺乏活跃气氛的锢症,早已使他们产生阅读上的烦感和期待;桑塔格犀利、直率、警句格言式的文风,自然就获得了摄影人好评,她对摄影的说辞也因名人的“光环效应”而被视为金科玉律。而且,一些追求实际效用的摄影人,更希冀从桑塔格的著作中寻求指导意义,进而获得摄影创作上的某种启迪和帮助。
而对国内的理论界来说,摄影理论方面一直缺乏高屋建瓴,统帅全局的扛鼎之作,拿来主义此时不失为一种策略上的考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桑塔格的思想与当下中国的文化语境是如此的契合,桑塔格所关注的摄影论题,诸如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等等问题,是中国摄影理论界一直急于厘清的问题。桑塔格从哲学、艺术、历史等不同的角度对摄影作品和摄影本身的剖析,对摄影的本质和影响的论证,使中国摄影界为之耳目一新。对桑塔格的到来,除了迎接还能说些什么,因此,桑塔格的《论摄影》在国内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出版业、摄影爱好者、理论批评界三方合力的结果,自然促成了桑塔格在中国的被“热捧”。
最新评论(7)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