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朱炯对话白尚仁:抓住白色之球

影像 朱炯专稿2012-06-20

  2012年6月16日,继《月亮门》后,法国摄影师白尚仁另一部作品《夏日的台球》在北京元典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一个西方人,白尚仁一直以温情而又浪漫的眼光注视着发展中的中国。在最新的这一部作品中,白尚仁以在中国城乡结合部常见的路边台球案为主线导演了一幕幕生活剧。他寻找了自己眼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时安插了戏剧、测绘员等不同身份的人物出场,使画面充满了超现实主义色彩。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构思呢?展览策展人朱炯与白尚仁的对话也许可以为我们找到答案。


摄影师白尚仁

  朱炯:距离2008年创作的《月亮门》系列作品有三年之遥,新的系列《夏日的台球》与大家见面了。很多了解你作品的人认为,你是一位专长拍摄夜色的摄影师。但这一次,你的照片多是白天拍摄的,从日出到日落。为了让白光突显,有的画面甚至曝光过度,直到它“燃烧”到极限。

  白尚仁:我喜欢白色,对亚洲来说,它是死亡的颜色。在西方,它是婚姻、贞洁、纯洁的色彩,是上帝的极致之光……或者是虚无之光……但同时也是作为想象的载体的电影院的银幕,在上面放映着我们生命的一部部短片。

  对一位艺术家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被人打上“标签”。我拍摄黑暗,但我也拍摄白昼。并非由我来决定拍摄黑夜还是白昼,白色,或者黑色,或者红色……而是由我发现、给我带来灵感、让我愿意去处理的主题来决定以何种方式去处理它。


脆弱的平衡

  朱炯:从表面上看,你的影像内容仍然在展现一个现实的中国社会面貌,展现当下时代中国人日常的生活状态。但你这次的作品少了很多,只有14张。重要的是,每张照片的内涵容量似乎增加了很多。《夏日的台球》的每幅作品,都既有现实空间,又有梦想空间。观众通过你的作品,做起了白日梦。对于你来说新作品与过去系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白尚仁:首先,这是在一个特殊、精确、限定的都市环境中布置出来的肖像系列。我的这一台球系列在布置上极为讲究。每一张照片都通过好几个人物,同时讲述好几个故事。而且,就像在电影中一样,它们探索不同的空间,穿越不同的时间。

  我最近的摄影作品并非简单一按快门,并非灵光一现,也就是说,不是报道式的照片。它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下过去的脆弱痕迹,或者是记录下不断变化中的、现时的、同样脆弱的痕迹,而是要讲述时间的并置和重叠,以及感情的持续。它们试图抓住那些时刻:一切,在那一刻,无论是瞬间的,还是持续的,都混合在一起。

  而数码摄影,由事后制作和剪辑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为创作带来了无穷的空间。


儿童乐园

  朱炯:你曾经从事电影、戏剧和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你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成熟的艺术家(你不够老,但也已经不是一名年轻人)。但我们可以说,关于中国主题的创作,你是一名“新人”。你既是一名新锐艺术家,同时又很资深。我觉得你的创作态度特别值得肯定:每当你感兴趣一个新主题时,你试图寻找最好的途径来表达:你尝试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和新的艺术语言。你保持了一份年轻的心态,一份开放的好奇心。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良性的精神土壤。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