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图书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人像摄影之美》一书
用心去观察,样样都是构成,俯拾皆是元素,处处都是景
与在棚内拍摄相比,在户外拍摄人像的最大不同在于人物是被置于一个硕大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当中,这个环境中有太多的素材可以被应用,选择性相当丰富。
在棚内,什么都是人工的,从灯光、道具到布景的摆设都是人为刻意去配合模特。而在户外拍摄,则会有太多无法预知的可能性。光影随时都在变动,景物随机都可更换,所以要考虑的因素要比在棚内多得多。甚至连观念都要从棚内的“配合人”转变成“配合景”,并且还更应该注意人与景的相互配搭与平衡。如果在取景器内总是见人不见景,则失去了户外拍摄的意义。所以,户外人像摄影要重新考虑人与景的比例,甚至“景为主、人为辅”都不为过。除此之外,还需考虑拍摄环境的光线、构图、配色等,那么如何选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据我观察,多年前,常见的人像主流作品大多以长焦段浅景深去拍摄人物的半身、全身,以及大头照,背景完全模糊。在镜头上也追求“钱景深=浅景深”的器材竞赛,照片的画质越柔美细腻,代表人像摄影水平越高。后来慢慢开始会去搭配一些景,一些类似有漂亮花卉的公园、人工建筑的观光景点等,比如官邸或博物馆这样的场景都是专业人像摄影爱好者喜欢前往拍摄的地点。渐渐的,外拍战场开始移转到一些废墟、市场、田野、海边等更自然的场景中,大家也更注意利用场地的光景氛围来搭配引导,而不只是单单停留在人物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以我个人的习惯,我一般不太会选择过于人工的景,比如一些公园、花园,或是商业气息浓厚的景点,但通常这些地方都是比较著名的观光区和外拍胜地,每逢假日人潮聚集,也是摄影师常拍摄糖水片的景点。其实,真正的好景俯拾即是,用句俗话说,自然就是美。湿地、海边以及朴实的建筑周边都是适合拍照的好地方,也许就在你家附近,也许就在山边田间,甚至只是在马路边。要善用生活中最普通的景,去打造有张力有感觉的画面。要记住,重点不在于你到了哪里拍照,而是你在哪里拍到了什么,拍到了光线,还是拍到了颜色。
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曾经说过:“试着忘却你眼前的一切,不论它是一棵树,或是一片田野;只要想象这儿是一个小方块的蓝,这儿是长方形的粉红,这儿是长条纹的黄色,并照你认为的去画便是……”在莫奈的绘画里,重视的不是物体的形象,而是色彩变化的过程。所有眼睛看到的对象都不是其本身,但却可以散发出它们迷人的魅力。在拍摄户外人像的选景过程中,我重视的也是景物元素能在画面中创造什么样的视觉张力和特色,至于它们本身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些并不重要。早些年我常被人称为路边摄影师,他们说我喜欢在路边随意拍摄。不过,随处可拍并不是乱拍,必须要找到具有可看性的元素,比如有趣的光线、特别的倒影、抢眼的颜色、特殊的造型等。
我很喜欢在画面中营造图腾感。除人物之外,其他空间可用一些绚丽的图腾来装饰。在户外拍摄人像时,可利用很多随机的元素来丰富画面。上面这张图中,人物后方的这棵树本身是什么也许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我画面中的一个重要装饰,因为它的造型有能力成为一个完美的图腾。这个元素的存在对我来说,对这个画面来说,就有相当的意义。
一条再平凡不过的山路,很少人会在开车上山或下山的过程中停在山路旁,坐在马路中间拍照。画面的背景元素是树,而且是山边非常不起眼的树丛,但多了阳光从叶缝中透射出来。我利用浅景深进行拍摄,让树枝和光线幻化成一个个小光晕。这时的树丛对我来说,对这幅画面来说,已经不是它们原本的形象,而是转化为一种图腾,起到了一种人物以外的装饰作用。
最新评论(7)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