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罗杰拜伦1950出生于美国纽约,受 在玛格南图片社工作的母亲的影响,他小时候就对图片产生了兴趣。在18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拿起照相机,记录了民权运动以及反越战示威。在1972 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学士学位后,他开始环游世界。于1978年回到美国,在197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少年时代》,一直到这个时期的照片 都是纪实性的作品。1981 他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获得了矿业经济博士学位 ,从此定居在约翰内斯堡,地质师的工作把他带到了偏僻的村落,也正是在那里,有些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的镜头再也离不开那些因卑微而抗争的伟大的存在。 1986年,他出版了摄影画册《村落:南非的小镇》,揭开了栖身于南非各地的小村落里的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的面纱,此间他开始采用正方形画面的 Rolleiflex 6 x 6相机,那些后来成为其象征性元素的铁线与脏乱的墙也开始出现。1986年到1994年之间,他所关注的南非村落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混乱,《普拉特兰特: 来自南非农村的影像》一书于1994年出版,即刻引起了国际上极大关注,此时他已经由纪实性的观察者身份转变为一个参与者去构造他的画面,费顿出版社于 2001年为他出版《化外之地》,此书出版后马上获得当年的西班牙摄影节的最佳图书奖。到2003年,他作品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建立静物和更抽象的画面,将 绘画、戏剧、雕塑融合。2005年,英国的费顿出版社再次为他出版了名为《暗室》的摄影画册。他的作品被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县立美术馆、瑞士苏 黎士的美术馆、巴黎的欧洲摄影博物馆等收藏。
在09年开春的第一档期,我们选择了罗杰拜 伦的一系列作品,初春的上海,总有那么几个深夜,猛然的几声春雷过后,竟然是绵延到第二天的雨,却在清晨霎时间停住,于是阳光便照在这个城市的上方,以一 种前所未有的光芒。这种光芒,像极了罗杰拜伦不经意间的闪光灯,将一切暴露无遗,我们在错愕而惊讶中,就像听到了那几声由弱渐强的春雷。
在罗杰拜伦的镜头下,一切都悄然无声地进行 着。甚至连那些面孔:木然的、夸张的、错愕的、惊悚的、若无其事的、挣扎的、无望的,都不露声色地僵在那里,一一成了任由他摆弄的静物,看得见或是看不见 的脸,成团的铁丝,洁白的老鼠,振翅的白鸽,巨大的熊,离了水的鱼,肮脏的肢体,斑驳的墙,光秃的地面,这些静止的被我们忽视的一切,居然霎时间成了主 角,统统变作带线的木偶,站在一个巨大无比的黑白舞台上,无可名状地上演着一出出混淆了主角与配角、混淆了现实与虚构、混淆了生与死的悲剧或是喜剧。罗杰 拜伦站在舞台高处,随心所欲地牵动每一根线,然后用他的镜头定格了一个四方形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被狭小的空间无尽地放大了,变得孤立与荒芜,在罗杰拜伦肆 无忌惮的闪光灯下,一切都无处可逃,直指人心。在这种静穆的张力下,却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动荡,他显然是要将一切都揭露出来,而一切就正像他预料的那样,我 们统统中了圈套。那些真实的,虚构的,活着的,死去的,黑色的,白色的,残酷的,美好的,绝望的,希冀的,荒谬的,现实的,挣扎的,卑微的,宏大的,苦难 的,一帧帧地沉默着,保守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疯狂与愚蠢、无望与美好的世界的秘密,我们的秘密。
最新评论(1)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