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9日,尼康在北京举行了D3S的媒体试用体验会。期间,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五井力先生和尼康映像事业部开发本部第一设计部部长川井晃一郎先生与媒体进行了座谈沟通。由此,我们了解到了一些D3S更多的相关信息。
Q:关于标准ISO功能,D3可以用ISO 6400,而D3S最高可以用ISO 12800吗?扩展后,D3可以达到Hi1、Hi2,而D3S则可以达到Hi1、Hi2、Hi3,这是否因为采用了新的CMOS而获得这种提升呢?
A:关于标准ISO功能,D3可以达到ISO 6400,而D3S能够达到ISO 12800。同时,通过设定,D3S可以拓展到Hi3。D3S搭载了全新的影像感应器并采用全新的影像处理技术,在感光度方面非常有自信,ISO 12800下的画质至少可以媲美D3在ISO 6400时的表现,或者说还有进一步的超越。同时,在D3S上特别增加了Hi3感光度,可以达到ISO 102400。在夜晚或者一些突发事件的环境下,摄影记者需要拍摄许多人眼都无法清楚辨识的场景,Hi3的设定可以充分满足这些需求。
Q:D3S所使用的无缝式的微型芯片感光元件未来会不会在D3X层面的机型或者消费数码相机里使用?D3S的字母S应该是大写还是小写?
A:首先,这种无缝技术今后有可能会采用到其他相关产品当中去。正如大家所知,尼康有自己独立的开发部门,也有其他相关产业提供的技术,尼康会将这些技术进一步融合加入到今后产品开发当中去。
关于D3S的写法,作为LOGO出现时是字母S是小写字体,在文章中出现时是字母S则为大写字体,这是我们的一种规定。
Q:D3、D3S以及D700的影像传感器,尼康都提到使自己设计的,请问是否完全是由尼康自己的技术人员开发的呢?
A:大家都知道CMOS技术被各个厂家广泛应用。但各个厂家都独自在进行基于CMOS的感光像素的研究。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谈的这种独自开发——比如说像每个感光像素点的大小或者每一个感光点对自身噪点的控制——这些技术可以说是各个厂家独自研发的。此前尼康在D2H上采用的感光原件和D3及D3S上采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
Q:请问D3S的对焦系统相比D3有没有提升?
A:应该说我们在对焦方面做到了提升,日常的时候可能感受不明显,但是有一项对比侦测功能,在具体操作当中,可以提升30%-40%的自动对焦速度。
Q:请问D3S有一个新的裁剪模式是1.2倍,它的连拍速度是和1.5倍一样呢,还是和FX格式下的连拍速度一样呢?
A:只有DX格式1.5倍的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1幅/秒,也就是说1.2倍的情况下连拍速度也是9幅/秒。
Q:D3S在独立模式下,是每拍一张都有独立完善的AE呢?还是说仿照第一张的AE去做?
A:在每秒9张的情况下,每一张都有独立的。但是超越9张之后,因为时间会很短,不能正确地获得AE数据的情况就会发生。
Q:从资料来看,D3S的缓存是D3的两倍,请问具体大小是多少?
A:目前我们对这一点没有公开数据,还请谅解。在D3发布之后,我们曾针对D3推出了一个缓存增加的服务。而此次的D3S则直接采用了两倍缓存。
Q:D3S有一个新的功能是“安静快门释放模式”,请问这个模式启动和未启动时,会有多大差别?有形容的具体数据吗?比如说分贝能降低多少等等?
A:不好意思,关于这一点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可以通过声音大概分辨一下,和竞品的情况应该差别不大。
Q:D3和D3S都支持双卡存储,但因为有时候两张卡速度不一样,一张快,一张慢,那么是否是同步记录,还是说一张卡先记录,然后内部会把数据再备份过去?
A:因为现在这种双卡槽的使用可以以不同顺序记录,也可以同时备份记录。当两张卡写入速度不同的时候,相机自动默认以较慢的速度为基准。正如大家所知,相机具有内存的功能,就是说当内存不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连续拍照,但是当存储卡写入速度较慢时,会影响到相机内部内存,就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
Q:当两张存储卡速度不同的时候,是否会在回放的时候也以较慢的那张卡的速度为基准,造成回放速度也较慢呢?
A:在浏览的时候也是按基准运作的,一般都是这么设计的。不过我们在实际测试的时候并没有感觉特别慢。还是希望用户尽可能使用更快速的存储卡。
Q:D3已经是1200万像素,但D3S还是保持1200万像素,不仅是我们,有很多网友都会觉得像素没有提高对于后期剪裁存在不便。请问尼康在开发时候是如何考虑像素问题的呢?是因为为了把感光度提得更高,所以没有提高像素么?还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A:D3S确实是为了提升高感光度,所以没有增加像素。我们已经为追求高像素的用户推出了D3X。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高感光度、高速或高像素的需求,分别选择D3S或D3X。尼康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
Q:关于产品介绍演讲中提到的全球高端机型的销售数据,请问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里?
A:该图表是尼康公司根据第三方调查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制作的。
调查对象区域为:日本、欧洲、美国、中国。 日本、欧洲及中国的调查数据是来源于GFK公司,美国的调查数据是来源于NPD公司。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