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 G系列双剑之二佳能博秀G11评测

器材 windy原创2009-11-04

G系列之路

    人无完人,任何一种器材自然更是不可能有真正全能的。而且器材是给不同的人用的,尤其是摄影器材,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摄影器材就有了越来越丰富的产品线。而在专业级别,就算是同为单反的产品,不同品牌不同级别之间又有所不同。问题在于同一个人对于器材的要求可能也是多样性的,咱们不说其他的,就说如今受众面最大的单反来说,单反的专业配置和性能固然强大,但是却缺少激动性能,携带性能较之小DC还是差一些。所以,很多摄影师在有了主机和辅机之外,往往还会配备一款备用机,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可用,又方便又能有着很好的画质。

    可能大家已经对这些千篇一律的说辞感到厌倦,那么我们就不多废话进入正题。如今虽然生产DC的厂家品牌很多,定位高端的也不少,但是大家目前耳熟能详的摄影师备用机品牌却屈指可数:佳能、尼康、理光、适马、松下……其中,佳能G系列以其比较全面使用的配置、专业良好的操控系统以及优秀的画质成为备用机中的佼佼者,成为这些品牌里比较成功的一支。从2000年开始,G系列历经了G1、G2、G3,发展到G5、G6、G7,乃至到近两年的G9、G10,每一款都受到了业界用户的关注。也正是用户们的肯定和支持,促使了佳能在G系列上不断改进创新,直至今天G11的诞生。

    今年是2009年,距离G系列第一款相机G1的发布已快接近10年,在这些年里,佳能以每年更新一次的频率也发布了近10款产品。让我们先沿着这些足迹追溯到9年前,一起看看G系列走过的这条路吧。

G系列开山鼻祖——Powershot G1

    2000年10月,那还是数码相机刚起步之时,如果现在给你一款三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你可能都会嗤之以鼻,但是在那时,主流相机的像素正是三百万。佳能Powershot G1正是那么一款相机,方方正正的外形还谈不上人体工程学设计。但是它却将佳能EOS单反上的转盘移植了过来,不仅如此,它的机顶左侧还有跟单反一样的液晶屏,这种接近单反操控的设计在消费级相机上还很少见,这种机顶液晶屏的设计一直延续到了G6。此外,G1可旋转的LCD设计让取景更加方便,这一超前的设计曾经一度被佳能取消。可以说,G1给G系列定下了一个基调,以后的G系列就是在这个基调上进行调整改进。


佳能 Powershot G1

    其次,该机的配置和功能都非常实用:314万有效像素,8-1/1000s的快门速度,最高感光度达到ISO 400。最成功和值得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RAW存储格式,并可以使用随机软件进行转换。F2.0的最大光圈、ISO50的感光度、M手动模式、闪光灯热靴和可选择的丰富镜头配件等都对摄影师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G2——提升像素和手感

    次年,佳能对G1进行了改进,推出了G2。G2的外形还是方方正正的,但是较G1有了一个突出的手柄,握持手感增强不少。G2还采用了全金属机身,相机的质感非常高档。除此外,它和G1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在诸如像素、连拍速度等小参数上做了改进。不过,更高的400万像素和更好的手感还是让G2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


佳能 Powershot G2

G3——G系列最小巧的机身

    接下来和影友们见面的是G3,G3的配置主要是将快门速度范围增加到15-1/2000s,光学变焦增加到4倍。佳能再次尝试对G3的外观进行改进,于是我们看到G3的主机身比两位前辈小了很多。G3成功“瘦身”,便携性增强。不过为了减轻重量而改用塑料机身却遭到了用户的诟病。值得一提的是,G3在手柄顶部增加了一个类似尼康单反的前控制拨轮,


佳能 Powershot G3

    G3还有一个最大的改进是使用新一代的DIGIC芯片与ISAPS技术,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使得G3的画质得到较大提高,成像保证了锐利细腻的特点,还原色彩也更加准确,不过这也使得G3的售价相对较高。


本次评测机G11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存储卡由SanDisk独家提供,特此感谢!

    由于对“4”这个数字的避讳,佳能在03年跳过了G4这个型号,将新机命名为G5。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