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个京字,不代表东京,而是代表京都。但说实话从外部看,京都简直就像个稍微发展了点的渔村,匆匆一瞥,什么都是灰不拉几的,味同嚼蜡。对于旅游者来说,从东京下放到京都那瞬间的心理落差可能一下子难以调整,不过好在旅游嘛,匆匆扫过几个景点就可以了,也实在不必要去调整这样的落差,而且想着下一站就是大阪,又可以大吃大喝疯狂采购了。
因为身在日本,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用旅游的心态去浪费京都,第一次去完那些大家认为该去的景点,之后的4次,都是即兴启程,就只是在那里的小街上或者河边闲逛,不过说来惭愧,就算去了那么多次,还是觉得没有抓住哪怕那么一点点涉及京都灵魂的东西,以至于自己时不时总想着要再去,可真的又踏上了,依然会觉得茫然无从下手,可能这就是居住和不居住最大的心态区别吧。
以前就听说京都的建筑是限高的,至今执行得相当严格,看不到超过15层的大楼,即使HILTON,HYATT这样的酒店,进驻京都,都得改成乡间别墅那样的格局,因此早晨睁开眼睛从下了高速的夜行巴士车窗外看到沿途只有小商铺一般低矮民宅的京都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落差,但当车子停稳在京都站,被告知那一块就将是京都最热闹的地方的时候,确实曾有过那么一丝失落,闪过两个字,农村。京都不适合居住这个观念也在踏上那里的第一时间形成至今的,虽然那之后一直没能有机会去验证这个想法到底对不对。夜行巴士,照字面意思就是大半夜开的长途车,舒适度一般,也别指望能安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又很早,6点,所以旅途没有愉快可言,若改坐新干线,只要两个多小时,日本实在太小,眨眼工夫就到的话,一点都找不到那种出门的感觉,加上代价昂贵,于是即便很累,5次里也仅有一次是新干线往返的,其余都是12点从新宿上车,半睡几小时,以疲惫之态面对京都的。
首先必须放弃的幻想是在京都站找到像东京立体蜘蛛网般的轨道交通线。京都的市内轨道就那么可怜的几条,这也是之后选择徒步京都的主要原因。剩下的线路要么继续西去大阪,南去奈良,要么东去滋贺琵琶湖,但不管是哪个方向,铁路的尽头总被绵延的山脉吞没,一下子,从站台踏上旅程的旅字被分外强调了出来。即使是新干线,也仅仅辟了简单的双向两个站台,毕竟,这里只是东海道线上的一个小站而已,即使停车,也仅仅是1分钟的事情。不过好在京都并不大,小巷虽然复杂但却是典型的都城格局,横平竖直,只要能认东南西北,想要迷路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一般去京都比较爱去的是岚山,并非对山水有太大兴趣,几个黄金时节比如4月10月都没惦记过那里。倒是对那里的两条铁路情有独钟,一条是穿山越岭的嵯峨野观光线,从岚山发车一路把你送到一个叫保津峡的地方,山沟沟里,就一彻底的农村,基本上都是选择继续坐那车回岚山。车子的地板是镂空的,偏偏轨道很有一部分又是架空的,从脚下能直接看到山间溪流,而且车的噪音极大,有种进山采煤的味道。
另一条线路则是从岚山地区回城的岚山电铁,一直可以通到四条,最主要的商业区一侧,车子其实就是有轨电车,走一段错综的山村路后,进到城里,感觉就和公共汽车没任何区别了,还要和其他汽车一起等红绿灯。由于已经在道路中央铺了两条轨道,要是再造很宽的车站的话,势必会造成道路瓶颈,所以双向的车站都是错开的,下车往前走几步才是反向车站。整条马路上,电车和一般汽车的行车路线没有明确的分界,而且铁轨是嵌入式的,就曾见过顽皮的汽车会尽力压着铁轨开那么一段。虽然连接的是旅游区,但电车上真正的旅游者并不多,倒是沿途去寺庙的老人,下课的学生和买菜的大妈上上下下络绎不绝,完全没有旅游专线那种和现实环境相疏离的感觉,坐在车上的一段时间里,自己可以认为自己就是京都的人。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