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本来面目:从废弃照片中研究摄影真相?

影像 谭佩里原创2018-03-06

  来自德国的艺术家、摄影师Joachim Schmid以“被找到的照片”(found photographs)为主题来创作已差不多三十年,最开始这只是他单纯的酷爱。Joachim 相信快照就是快照,它并不会让被摄者显得有多与众不同,并且他更倾心于产品摄影的实用价值——例如它展示了一双鞋、一个门把、一枚火箭或者一台收割机的备件,而不能再自命更多。

  每天有数不胜数的照片被制造出来,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其中一小部分。处处都有隐藏着的宝藏。有段时间Joachim想弄清楚:什么样的照片被博物馆收藏了,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没被收藏。博物馆是为下一代提供知识的机构,因而考虑到摄影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因此在某些因素下,多数博物馆的馆藏都应被视为彻头彻尾的失败。他相信,如果你想对摄影的全貌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你必须把目光投向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人们的垃圾桶里。

  基于此,Joachim开始了他的第一个项目:《来自街上的照片》(Pictures from the Street,1982-2012)。自从1982年以来,他对在公共场所找到的照片进行编辑和收藏。这些快照和证件照中的多数显然不是被遗失的,而是被有意丢弃的,很多都损坏或者被划破了。这些照片一定是太差或太让人烦恼以至于其拥有者决定抛弃它们;它们不再有未来,只能等着被遗忘。但这些照片却体现了另摄影一半的真相——被博物馆忽视的那一部分。


被划破的照片和切成两半的底片

  1990年,Joachim的触手伸向了一个档案室,属于一个小镇的照相馆。照相馆的摄影师正在寻找机会环保无害地处理掉堆积如山的照片和底片,而我正在为我的照片回收工作寻找原始素材——多么完美的契合。“我猜想这位摄影师想要阻止他的照片被再利用,因此我拿到的盒子里除了被划破的照片和切成两半的底片之外什么也没有。此人一定花了几天来切割这些照片,而他不知不觉无意间帮了我一个忙。我检视着这些碎片,拿起一张底片的左半部分和另一张的右半部分.....”Joachim说道。

  这些照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堆没有任何创造性,并且毫无新颖、毫无个性的产品:标准的布光、一样的拍摄距离、相同的姿势——按下快门然后“下一个”。当这些照片被切割后,它们令人惊叹的重复性和准工业化的质量显得更为流于表面。它们不再是摄影的实体而是信息的碎片;这些碎片后来被重新组合成不存在的人的肖像(“模式”的化身)——《发光的草稿》(Photogenetic Drafts,1991)。


摄影师收集来自各种地方的网络和实体图片,并按照类别进行分组编辑

  后来,因为有了网络和数码相机,我们将要处理百万(mega-quantity)、十亿(giga-quantity)的量。然而数量并非唯一的事,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摄影产物现在都能被看到了。不久前,照片还是被存放在人们的家庭相册、盒子、信封或公司档案室或摄影师的仓库里,并且只被极有限的人看过。对我们多数人而言,许多照片无法被看到。现在照片进入了互联网,就可被更多人看到了。

  我们几乎可以在世界的任意角落观看这些同一天早些时候在其他地方拍摄的照片。我们甚至能观看封存于政府文件里的照片,我们能看到网络摄像头生产的影像。每分钟都有更多的照片被添加到我们一辈子也看不完的照片堆里。随着照片连绵不断的上传,我们看到新的“模式”像病毒一般地扩散——一场空前的狂欢。


书中的图片目录

  网络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照片储备,它仅仅在几年之内就积累成型。Joachim的摄影书项目《别人的照片》(Other People’s Photographs,2008-2011)便利用了这些资源。Joachim从Flickr等照片分享网站上找到的图片,使之形成了一座数字技术时代的当代日常照片图书馆。每本书都由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摄影性事件或者观点的照片构成,这些成组的照片展示了如今大众摄影中那些重复的模式。而书中主题的选择既不是系统性的,也没有任何标准——这一项目的结构反映着当下摄影自身多层面的、矛盾的、混乱的样貌。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