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漫谈】2017年了你还在用渐变灰滤镜?(下)

影像 胡亦鸣转载2017-11-17

抛弃渐变灰方法三:明度蒙版

  上期讲述的两种技巧(单张RAW强拉暗部,还有Lightroom的HDR合成)不仅极其简单(几秒钟的功夫),而且能满足风光摄影95-99%的需要。我现在已经极少用其他办法了。

  不过有极少数情况我们还算需要更高级的办法。如果画面光比太大(一般不会,但碰到室内和室外,或洞内洞外亮度差别极大的情况时候),自动合成不可靠(见我书中的例子),软件选择的区域有时不是最优画质,噪点偏高。我在《极致之美》一书里举过下面这个自动合成不理想的例子。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在美国羚羊谷拍摄的《永恒曲线》,是由下面两张照片进行曝光合成而得:

  如果我们把这两张照片在Lightroom里进行自动HDR合成,那么几秒钟后我们能得到看起来很不错的结果:

  可惜这个结果不能细看。但如果我们把照片放大看,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有非常多的噪点。原因可能是这两张图的明暗差别太大,软件试图把欠曝的那张的一部分大幅度提亮然后合成,以致引入了大量噪点。

  不过我的经验表明,对于99%的户外风光片,自动合成还是可靠的。 只有在需要同时拍下岩洞内和岩洞外景色,面临5-6挡以上光比差别的时候,自动合成才容易出错。

  另外,HDR也会把画面所有地方的光比都拉小,虽然一般没问题,但有时画面会显得比较平。最后,如果画面里有运动物体如风中的花卉,自动合成可能会有重影。 这时我们需要手工合成,通过人工来极其精确地控制哪些部位需要合成,避开那些不理想或不需要合成的地方。

  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这个例子同样在我书里讲过。 我们有两张图,一张天空曝光合适,一张地面曝光合适。我们需要进行曝光合成。其实这两张用用自动HDR合成的结果又快又好,但这里我用它们作为例子来讲述如何用明度蒙版进行手工曝光合成。

  我们在Photoshop里把这两张图作为分成两个图层放到一个文件里。天空过曝的那张放上面,地面欠曝的那张放下面。凭借直观想象,如果我们把上面那张图过曝光的天空选出来然后变成透明,就会露出下面那张图里正确曝光的天空,也就完成了曝光合成。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精确地选择天空呢?搁在过去,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现在有了明度蒙版(又称亮度蒙版),我们只要按几次鼠标,就能自动选择天空。

  明度蒙版的具体概念和细节我们可以讲一整天,听到你头晕眼花为止。可是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不需要理会它是怎么生成的,只需会用就可以了。就如同你不需要知道如何设计制造汽车,只需要会开车,就能当老司机了。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明度蒙版,请学习相关教材(包括我的书)。否则的话,你只需要知道,明度蒙版是一组Photoshop动作,它会自动根据图片的亮度信息来选择图片中的相关区域。

  大部分明度蒙版动作是需要花钱去买的。不过作为给我读者的福利红包,我给大家免费提供了我自己编写的明度蒙版动作,大家可以去到我的网页(www.majestic-nature.com)上的“摄影著作”里的有关链接里下载并安装。

  看看我们的照片,我们需要选择上层图片的天空。而这个天空的特点是“亮”! 比别的地方都亮!因此很简单了,我们只需要用把图片中亮的地方选出来就可以了。这可是明度蒙版的拿手好戏。在我的明度蒙版动作组里选择“亮调”或”高亮调“(代表我们想选图片中的明亮区域),然后按”播放“按钮。经过我也数不清多少次复杂运算后,我们可以看到Photoshop真的自动地把天空给选出来了,而且所花费的时间是一眨眼不到的功夫。

  我们注意到,地面的水流和一部分岩石也被自动选中了,因为它们的亮度也很高。

  下面一步就很简单了。既然我们不想要上面一层的天空,我们用橡皮檫工具把天空擦掉掉就是了,擦掉后就会自动露出下面的我们想要的天空。由于选区的保护作用,我们可以用很大的笔刷(几千像素)去放心去擦,而不用担心擦过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秒钟吧。下图显示了擦除了一半的天空。

  另外,虽然地面的部分岩石和水流也被明度蒙版选中了,但只要我们不去故意擦那一块,就不会和下面的合成。如果是自动合成,软件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都给你合上了。这就是手工合成的优点,虽然麻烦了些(要多费好几秒钟的时间耶!),可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那些部分需要合成。

  其实使用明度蒙版进行合成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明度蒙版的作用也远不止是曝光合成,但我已经啰啰嗦嗦讲了太久了,就此打住。有兴趣的读者请去看我的教材,或者请听下回分解。

云漫流程:

讲了这么多种办法,那么在实际前后期操作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曝光呢?下面是我的流程,供大家参考。

1、如果愿意,可以把机身的图片风格设为“扁平”或“中性”等最平淡的模式(原因后面将解释)。

2、把曝光模式设为手动 (原因也在后面解释)。固定ISO值(一般我选择基准ISO,如ISO100 或ISO64)。打开机身上的过曝警告。

3、根据构图和景深要求选择镜头焦段和光圈值。

4、固定光圈值。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拍摄一张高光不过曝的照片。判断是否过曝光的标准不是用肉眼去看LCD上的照片,而是看直方图是否溢出,或是否有过曝警告信息。

注意,如果画面有太阳,灯光,玻璃/金属上的反光等,那么在最亮的地方有一些过曝光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在真实环境下,这些地方应该是刺眼而看不清洗净。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让画面里这些地方也不过,最求“完美”直方图,结果反尔很“假”,画面很“闷”。

5、拍到了高光不过曝的一张照片后,我会增加曝光时间,再曝光一张暗部曝光正确的图片。两张曝光之间的间隔我一般设为2-3档,因为对当代数码相机来说,一档曝光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完全可以后期解决。如果需要我会重复这个步骤再拍一张。 绝大部分场景我总共只需要拍摄两张,但碰到光比特别大的地方,我也会拍摄3张或更多。

6、在后期的时候,如果我是用高宽容度相机(比如索尼A7R2、尼康D810、宾得645Z或CMOS数码后背),并且暗部提亮不超过3档的话,我一般就选单张RAW出片。也就是说,我选择那张高光不过曝的RAW,然后强拉暗部。万一我对强拉暗部的画质不够满意,我永远有曝光合成技术作为备份,因为我一定会拍一张暗部曝光合适的片子。

7、不管是什么相机,如果需要把暗部拉亮程度达4档或更多,我一定用曝光合成来保证画质。除非我明确知道这张作品只是做明信片或其他小图用。

为什么我喜欢用手动曝光模式? 

  当然你也可以用光圈优先加曝光补偿来做同样操作。我喜欢用手动档的原因,是因为我常同时还要做多张接片拼图。用手动档能确保每一个角度的曝光值相同。如果不接片的话,那么用手动档或光圈优先档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用“平淡模式”?

  这是因为相机机身显示的直方图,是对机身处理过的JPG图而言的。而JPG已经由机身做了很大处理,包括大大增强了反差。因此,当机身直方图显示JPG画面有过曝的时候,也许RAW文件其实还没有过曝,我们还可以稍微加一点曝光。一般来说我不会在意这点区别,但如果你想最大限度挖掘RAW文件潜力,充分利用RAW文件的曝光空间的话,不妨把机身图片风光设为最平淡的那种。比如D810有一种“扁平(Flat)”图片风格,采用这种风格后,机身显示的JPG非常平淡黯淡,但它却最真实地显示了RAW的曝光分布情况。

宽容度到底重要不重要?

  高宽容度多数时候能让我们单张出片,更方便。对日常拍摄和旅游摄影并愿意做RAW文件后期的摄影师来说,这能大大增加出片率。因此对很多题材来说,高宽容度还是有用的。

  可对风光摄影师来说, 因为我们几乎100%是用三脚架来慢慢拍摄,因此用低宽容度相机拍风光绝对没问题

·只需要多按一次快门,多10秒后期时间

·如果有人说高宽容度是风光摄影最重要指标,或者说低宽容度机器不适合拍风光

·赶紧拉黑他

·此人要么是小白,要么是骗子

·这包括DxO网站的那个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所谓DxO评分

· 我手上有5台顶级画质相机

·佳能5DSR,宾得645Z,尼康D810, 索尼A7R2, 飞思中画幅

·5DSR的宽容度最差,而且差的很远

·可是这两年我用5DSR最多,是我的绝对主力机器

·宽容度只是风光里摄影很小的一个方面。在我看来,高宽容度虽然有用,高永远比低好,可系统解像力、镜头群选可用性、使用方便性、抗恶劣环境性、可靠性等每一项指标都比宽容度重要的多。

总结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我们重视出片质量的话,那么渐变灰滤镜完全可以也应该被淘汰。

  替代渐变灰滤镜技术(单张RAW强拉暗部,Lightroom里自动HDR合成,或手工明度蒙版合成)绝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事实上它们比在镜头前上滤镜这个动作还简单。简单到不需要动脑筋,简单到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这些技术的效果远远好于渐变灰滤镜 ,因为没有偏色,没有对清晰度的干扰,没有不自然的过渡,能轻松对付极其复杂(如窗口或洞口)等情况。

  低宽容度机器能轻松利用曝光合成对付大光比场景。任何人如果说某种机器动态范围不够就不能拍摄风光,那他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以尼康D810,索尼A7R2,宾得645Z和一批CMOS数码后背为代表的新一代高动态范围传感器的出现,开始革命性地改变了很多摄影师的拍摄习惯。摄影师大多数时候不必再考虑使用渐变灰滤镜,不必再使用曝光合成。单张曝光已经可以满足大多人的旅游摄影甚至风光摄影的需求。这种条件下的拍摄的诀窍,是我们要彻底忘掉以前学过的曝光理论。

  在前期拍摄的时候,我们控制曝光的主要目的是高光不过曝。在高光比的环境下, 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画面的大部分地方严重欠曝,是看起来几乎全黑的貌似“废片”的RAW文件。 但相机的高动态范围和高宽容度使得我们可以轻易地把暗部提亮4-6档, 恢复现场人眼的观感,并依然得到非常不错的画质。换句话说,前期严重欠曝,然后后期利用强大的欠曝宽容度来强拉数档曝光并不是什么毫无意义的无聊实验, 更不是前期错误后期弥补。恰恰相反,这是摄影师在充分了解了器材特性后的刻意行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器材的潜力。这种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是(在很多专业摄影师群体里已经是)主流的拍摄和处理方式之一。

  注意,单张拍摄然后强拉暗部的技术不是万能的。 在少数明暗差别非常大的场景下(风光摄影常见这样的情况),我们依然需要用曝光合成技术来确保画质。另外,当后期提亮3-4档以上时, 不管是什么相机,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噪点的出现。虽然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噪点在降噪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少数需要极高画质, 尤其是那些需要输出大幅高精度照片的风光摄影师来说,这样的噪点依然会是一个问题。 因此对他们来说曝光合成依然应该是一个重要工具。

  什么时候需要用渐变灰滤镜?我自己是很多年没用过了,我知道的专业摄影师可以说99%都不用。我能想象到在下面的情况下,渐变灰滤镜还是有用:

·拍摄视频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渐变灰。不过我问过一个德国专业摄像师,他说虽然他有时候也用,但当要摇摄的时候并不方便。还是利用摄像机宽容度来解决问题更灵活。

·拍摄延时摄影的时候,用渐变灰滤镜可以避免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后期。可是我们说过,渐变灰滤镜的效果不是最好。虽然给每一张进行曝光合成不现实,但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利用RAW本身的宽容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每一个场景我们只需要调整一张,剩下的同步调整参数就好了。

·最后,如果你追求“JPG直出“,或者喜欢把相机LCD屏幕上的图片拿起给别人显摆的话,那么你需要渐变灰滤镜。用单张RAW出片或多张包围曝光技术,我们拍摄的只是半成品,必须处理后才能见人。

一些例子

  下面这些例子,都是用本课程里介绍的方法拍摄而成。显然,用渐变灰滤镜是不可能拍摄到这些极具表现力的光线和场景的。

你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对了,下面这张《山水如画》是在上篇开头讲的桂林拍摄故事的结果。这也是我的书《极致之美》里的第一张图“中国阳朔”。佳能5DSR机身,佳能TSE-24mm f/3.5 L镜头。十张拼接和曝光合成(总共5组,每组2张手动包围曝光合成为一张,然后5张拼接成宽幅)。拼接的时候利用移轴镜头的技术动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广角透视变形。

  不用渐变灰滤镜一样可以出片,对吧?

最新评论(13)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13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