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人像叙说成长往昔 90后香港摄影师的童年记忆

影像 谭佩里原创2017-06-01

  李维燊(千红),香港90后、网络人气摄影师。他善于手机摄影创作,并且将自己的回忆运用到创作当中。这组《成长》的系列作品来自于他四个月以来的精心打造。童年中的记忆与梦想,结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他借助iphone完成了全部作品的拍摄,并将记忆中的点滴撰写成了一篇精美的散文。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成长》——李维燊

成长。

每个大人都是由小孩子一路走过来的,这些年月,有让你想起什麽吗?


《放弃》,香港-深水埗

人的一生,其实一直都在得到和放弃之间取捨。

为了长大,我们放弃自己的梦想,忘记球场上的玩伴,牺牲肆意大呼小叫的权利。

但在这个颠倒的世界裹,我们营营役役,却又能到那裡去?


《回忆》,香港-铜锣湾避风港

你有深刻得令你不敢忘记的回忆吗?

第一天上学、第一次旅行、第一次恋爱、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亡、第一次失去最爱⋯⋯

要是把令你刺痛的刺都拔去好了,那别永远不会再痛。

但真的要抛弃你又不捨得,毕竟这些你都走过来了,成为你的避风港然后长大了。

不受控制的回忆啊!


《梦想》,香港-海山楼

我们都曾有梦想。那些梦想不是去赚多少钱,不是要有什麽成就。而是间单地能够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为了成长,为了生活。那些梦想不得不妥协让步。还记得小时候的你吗?

思绪随意飞翔,自由不受细小的身驱束缚,那是梦想的形状。


《发现》,香港-长州

「在角落一隅,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小孩如此地说道。小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新鲜的东西到处也是,没看过的东西便已很有趣,还记得那种发现的幸福吗?


《迷失》,香港-观塘,国家地理摄影得奖作:穿越时空的少女-下篇

香港人均工时约为44-52小时,为全球之冠。

虽然收入水平也相对为高,可是对应极之高的物价和楼价,每个人其实也是在挣扎中生存。

上班、下班。 看著高不可攀的楼价和远去的梦想;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之中,又有几多迷失在当中?

我们的孤独就像是飘浮在空中的城市,它像是一个秘密,却又无从述说。

因为有了期望,即使多艰难,我们也不曾放弃。

成长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沿途却有很多帮助我们的人。

仰望这片天空,有想感谢的人吗?


《初衷》,香港-旺角

小时候的初衷都是天真而充满幻想的,当消防员不过是看了烈火雄心想做王喜,想做律师不过是想当一次成步堂在公堂之上大喊「异议あり!」,学围棋不过是想像自己有一天是进藤光。

这些不是初衷吗?这些都是初衷,当然还有各种形形式式的初衷,也许在飞航途中,你会改变你的初衷。

你甚至会觉得初衷变得可笑,这个阶段,叫做成长。

把这初衷放在心内,别忘了,是因为它,让你有勇气起飞。

「勿忘本心。」

对话李维燊:

可介绍一下这次创作的背景吗?

  很多摄影人能拍好看吸引眼球的照片,但当中没有内容。只讲究形式或是画面的作品对我来说不是好作品,但过于艰深抽象的照片又曲高和寡,于是我希望创作大家都有共鸣,画面上又唯美的照片。

对你来说,什么是有共呜的题材呢?

  我首先想到的,又或是因为对我比较深刻的东西是“成长”。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我们都曾天真过,但因为生活、现实压力的种种困难,我们不得已放弃很多原本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长大,先要经过一关又一关的学习、考试,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后才发现原来生活比想象中更艰难,还有人生中的各种梦想,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要放到一边,我希望拍摄这样的一组照片,唤起大家对生活的坚持。

  更多的,想要告诉大家: 勿忘本心。


《同行》,香港-尖沙咀

整个创作过程花了多少时间?当中有没有遇到甚麽困难?

  整个创作过程花了4个月时间。因为在年初的时候我还不是全职摄影师,早上上班然后晚上念研究院,所以创作的时间很有限。而且天气和模特等方面也要考虑进来,道具也需要自己动手改造,所以进度偏慢。对于我这种没金钱挥洒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心目中的构想。但我想这是每一位摄影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吧。

画面中的构图,取景地和人物造型你做了哪些考虑?

  我不希望太过直白,我希望看到我作品的人,要透过思考去理解作品所想要传达的意识。这点很重要。只有透过自身的思考(画面要有留白的空间)才会有更深刻的共鸣。关于“留白”我想着重做表达下我的理解:在中国艺术中,对“留白”会有很深的体悟: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古道崇简,于象于形,于情于景,就是说最高的音乐声音很少,最神似的画作不追度形状。有时摄影讲究留白之美。如作画,笔墨过于多了,整张纸就废了;像读一首诗,文字之外是意境的张力,亦如月,过于满了,又该缺了,盈盈然即可。

  留白是追求形而上的缺憾美,但世界便是如此,朦朦胧胧才最美。所以这一系列的作品都不太看得到模特的样貌,那是我的表达方式。朦胧才能把自己比喻上去。整体来说,我在思考画面如何表达的时间最多,我认为这是最困难的地方。

这些照片都是在哪里拍的?有什么特殊的选择理由吗?

  这些地方即是香港一些比较繁忙和知名的地方,比如办公区和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有一些是很空旷的场景,但这些场景对我来说都或多或少地留下过些许印象。比如那张模特抱着“月亮”的照片,其实是我家楼顶的天台。

平常创作的主要器材有哪些?最常使用哪些Apple产品、软件、App去创作?

  我多数使用Canon Eos 5D Mark III和iphone,其次是Macbook Pro,常用的软件有Adobe Photoshop和Lightroom,App的话会更多用Instrgram。

  Canon Eos 5D Mark III拥有很好的操控性能和画质,机身也很强悍,一直是我爱用的机器,但它实在是太重了,不利于日常街拍或拍摄生活照片。所以最近也愈来愈多使用iphone 去创作。除了高ISO的成像比较差以外,iphone 的功能在各方面还是满足了我,毕竟摄影是应该著重内容的表达,完美的画质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iphone的多功能(4k录影、慢动作、防水机身)和轻巧便利的尺寸给予了我很大的创作自由。

  这组照片我没有刻意用iphone拍摄,只是因为我享受这种简单便利的摄影方式,我可以专注在画面的表达而非器材本身。当然,也有点想炫技的感觉吧,想要确实地告诉各位:摄影真的不靠好器材


《期望》,香港-石峡尾

这次怎么会想到这样的创作方式?

  或许那是性格使然吧。我喜欢日本文化,由小时候开始已经看很多日本动画和电影,研究院也是修读日本研究,这令我了解了日本文化的美学。这些美学影响了我的摄影观和表现的方式。

  比如说:物哀、空寂、閒寂是日本文化中表达美的重点,也是构成日本美学的三大理念。日本的能乐以静寂忍受悲哀来表达悲哀美,而非像西方戏剧以巨大的嚎哭方式体认;在茶道中,千利休把茶道概括为和、敬、清、寂。在茶庭之上建构清淨无垢的世界,其交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动来体认茶道中的空寂美。

  由照片中的置中构图、看不见样貌的方式、这些都是基于我对日本美学的理解,再融入我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而成的。

手机拍照作品也蛮多,现在单纯从创作作品看,比例是多少?手机拍照有没有什么优势还有技巧和大家分享。

  就比例而言,大约是一半一半吧。生活照、旅游照又或是日常约会的照片,愈来愈多我会交给iphone去完成。使用iphone 拍摄有不少好处,举例来说:

1.它不引人注意。街拍的话要是拿出大机可不成,别人会立即注意到你的照相机并且变得很有警觉性,在一些不太欢迎拍照的地方遇上不体貌对待。

2.非常轻巧,而且功能齐全。没有什麽相机比手机更轻巧的了,iphone 可作为日常通话上网用途,也有各种必要的功能,例如4k 拍片、慢动作和缩时录影等等,虽然成像不如单反,但已是堪用有馀了。

3.直接上传和分享。

李维燊的手机拍摄tips

1.注意测光,控制高光部分的曝光量

2.活用内置hdr模式

3.不要忘记手机的景深效果

4.高速连拍并不比单反相机慢!

最新评论(5)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5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