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锣鼓巷里的彝族菜 吉克隽逸是常客

行摄 文:网易编译2013-03-09

  导语:如果你说川菜,我可能一笑而过,你要是说凉山的彝族菜,我必然会两眼放光,因为我知道,北京市面上基本吃不到拳头大小的坨坨肉。在北锣鼓巷就有这么一家,据说彝族姑娘吉克隽逸也常来。

  在吃上,我总是愿意排除万难,走街串巷只为了找一口别致而独特的吃食。颇有“条条大路你不走,河滩小路你偏行”的架势。以我不多的经验看,“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有趣的食物总是躲在交叉小径上,别致的口味往往住在偏房。在这里“吃独食”不是有了东西光顾着自己吃、不给别人吃的意思,而是“单一的,独有的”意思。


鲍鱼骨汤牛腩面

  找“独食”有门道,比如有一阵子流行吃驻京办,其中的法则就是省不如市,市不如县,正不如偏。如果餐厅招牌上写着“川鲁粤淮”,我也会绕着走,可要是写着“云南弥勒菜”或者“湖南攸县菜”,我就会忍不住慢下了脚步。食物如同射击,越是精准越是高分,如果你说川菜,我可能一笑而过,你要是说凉山的彝族菜,我必然会两眼放光,因为我知道,北京市面上基本吃不到拳头大小的坨坨肉。

  其实真的有一家彝族菜,藏得有点深,在北锣鼓巷,一个小四合院,叫金色凉山。这里的坨坨肉也变成了迷你版,据说在凉山,坨坨肉块头越大表明主人对客人越尊重,这里的彝族女掌柜海来阿妞说,要是这么做,别的不用吃,一块肉就饱了。坨坨肉算是彝族菜里的头牌,除了用猪肉,也可以用牛肉、鸡肉。我还是喜欢猪肉版坨坨肉,尽管已微缩化,可一块还是足够壮观,大口吃肉,当然还要大口喝酒,迷迷糊糊就觉得自己坐在彝族人家里的火塘边。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11)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11

分享至

取消